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為1906年,在張之洞的畿輔先哲祠內,創建的“畿輔學堂”。建國后,學校成為公立完全中學,并按照北京市政府的統一命名,再次定名為“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為學校創辦與發展提供支持的張之洞、劉春霖等有識之士,其“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天開新學界,地蘊古遺風”的思想精髓,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文化之脈。
做有溫度的教育,辦有故事的學校,十四中堅持以學生的成長作為設計和實施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是否促進或者說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健康成長作為衡量一切教育行為的尺度。站在社會、學校、家長的角度,從學生終身發展出發,確定學校的育人目標:(能)貼近時代,(有)家國情懷,(懂)明責熱愛,(做)勇于擔當的十四中人。要求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第一:用心培養昂揚向上的精神氣質;第二:用心培育面向終身學習的能力素養;第三:用心培植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
學校張琳校長倡導:我們一定要將崇高的社會理想和歷史責任傳遞給學生,讓他們能夠以社會精英的境界審視自己所屬的世界和時代,樹立崇高的理想并形成相應的歷史責任感。學校是有理想的地方,是讓學生感覺到精神境界升騰的地方,我們希望,每一位在十四中學習、生活的同學都有追求超越的尊嚴和氣度。
百年學苑開啟智慧校園新篇章:
2018年9月1日,北京市第十四中學開學典禮隆重舉行,開學典禮在智慧校園揭牌的氛圍中開啟,預示這所百年學苑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開啟征程。面對課程改革和學校發展,學校智慧校園以服務學生/服務課程/服務教師/服務管理/效益優先五驅動為核心進行設計,計劃分步實施實現智能化/節約型/綠色型的數字化管理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的指導下,此次學校建設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的智慧校園,能為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改變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開展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實現學校的智慧運行,是學校發展智慧教育的有力保障。開學典禮上張校與諸位學校領導一起祝賀我校以服務學生/服務課程/服務教師/服務管理/效益優先五驅動為核心的智慧校園正式啟動。北京華創互聯將進一步與學校密切合作:建設智慧課堂系統,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校園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強化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支撐;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評價體系,有效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建設英語口語學習測評系統,快速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建設智慧教育互聯平臺,為學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的普及與常態化應用提供支撐。
智能科技融入教育:
開學典禮上張校長為學生代表頒發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智能手環
在教育綜合改革和“健康中國2030”的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劃》為指導、基于智能手環、IOT和BLE4.0技術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滿足師生一卡通消費門禁應用;人員定位軌跡、人流量統計將會提升校園安全的管理水平;自動考勤、體育信息化、專家指導、家?;ネ▽⑦M一步推進學校智慧教育發展。這是百年名校與現代技術融合的體現,是打造智慧校園,踐行創新校訓的又一創舉!
對學生的主動、健康成長負起責任:
張琳校長在致辭中提到“教師、學校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對學生的主動、健康成長負起責任。要為他一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而這素質基礎,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包括興趣、志向、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睂W校是增長人的智慧的地方,是煥發生命中最美情感的地方,是凈化心靈、塑造靈瑰的地方。未來北京十四中與華創互聯將進一步開展多方位、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以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和促進運動模式創新為核心,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服務,讓學校成為一個不僅是認知文化的校園,也是認知健康行為方式的智慧校園。
做有溫度的教育就是對學生靈魂的教育:
張校:“做有溫度的教育,就是在學校這個教育生態環境中,營造適合學生茁壯成長的良好氛圍,提供有溫度可選擇的課程”。面對當前的教育改革,學校以“尊重個性、關注差異、發揮優長”為原則,建設基礎的、多樣的、合作的、可選擇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在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方面打基礎。學校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課程,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把它看作學生成長優勢發現的過程。對于當前的新中高考改革,張校認為此次的新高考改革對于國家來說,意義特別重大,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的時候,要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現在這批高一學生,30多年之后正好是48歲上下,是中堅力量,所以現在的新高考,會決定我們未來30年人才的培養模式。
此次智慧校園項目揭牌開啟,是北京市十四中學“智慧校園”建設項目的一個階段性成果,也是智慧信息化攻堅戰的新起點;華創互聯將繼續堅持初心,以質量為根本,視顧客為上帝,全心全意為十四中信息化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夯實基礎環境,引領學校智慧校園建設邁向更高層次。